凯瑟琳・雅丝:影像的时空维度与体系

这次讲座之前我并不知道 Catherine Yass 其人,也未见过她的作品。下午还在犹豫要不要参加民生举办的这次讲座,但是主题「影像的时空维度与体系」实在太吸引人。结果 Yass 女士的作品很有深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人大开眼界。

Posted by Allen on 2015-08-24
Exhibitions & Lectures/ Photography

凯瑟琳•雅丝:影像的时空维度与体系,民生美术馆

这次讲座之前我并不知道 Catherine Yass 其人,也未见过她的作品。下午还在犹豫要不要参加民生举办的这次讲座,但是主题“影像的时空维度与体系”实在太吸引人。结果 Yass 女士的作品很有深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人大开眼界。

由于摄影师的作品中很喜欢颠倒重置画面,所以和我们视频讲座的时候也是颠倒的 LOL

Presented upside down, Descent, 2002

Presented upside down, Descent, 2002

这个作品是用吊车将摄影机从正在建设的大楼工地高空倒挂着缓缓落下,大楼身处伦敦市中心金融区,旁边是花旗等银行巨擎的大楼。由于浓雾的关系,一开始观众既不能感受到身处何地,也不能察觉到这是一个颠倒的镜头;对着这个进行中的建筑骨架,甚至连所处的时代都无法迅速辨认。随着摄影机缓缓落下,当然对于观众来讲仿佛是镜头在缓缓上升。此时时空被打乱,观众们得以和他们所处的现实所隔绝,被置入一个「茫然失措/空白」的境遇。然而,随着摄影机渐渐接近地面,背景中出现其他大楼(花旗银行),观众们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而此时由于摄影机加速下落,观众们还未来得及接受这个倒置的现实,画面中的「地面和行人」就像整个厚重的现实和历史一般从天而降砸向观众。

Wall, 2004

Wall, 2004

这个作品摄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边境,以色列通过竖立混泥土板所组成的墙将巴勒斯坦隔绝起来。在这组作品之中,观众的视线被高高的混泥土墙所阻隔,无法穿透观察到墙另一边的情况。作者有意凸显整个墙绵延的景象,粉碎观众想要越过墙的幻想。同时,观众从画面中亦无法获取确切的时间线索。现实中负有政治色彩的混泥土高墙被作者解构、重构为束缚观众空间,架空观众时间的道具。随着观众对作者和高墙之下人们的感同身受,藉由次作者提出反思:国家机器行使它权力的同时,难道组成国家的一个一个个体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Lock, 2006

Lock

这个作品是我们天朝的三峡大坝,由于大坝的巨大落差,轮船经过大坝时,两侧闸门关闭蓄水直到堰塞湖水位和上游或者下游一致。Cathrine Yass 的作品「Lock」通过纪录并解构这一过程,构建影像与时空的全新维度。

首先两侧闸门关闭之时,轮船处于某种空间上封闭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一直绵延到蓄水池水位变化结束。于此同时,轮船的海拔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但是缺乏参照物的观众并不能直观感受到这种变化。进入蓄水池后,闸门的关闭,仿佛通往过去的历史被关闭;而未来(出蓄水池方向)的闸门也是关闭(未知)的,于是当蓄水完成,闸门打开的瞬间,这似曾相识的历史重复,观众已经忘记这究竟是通往「未来」还是「过去」的通道。时空被重置、颠倒。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境遇吗?

High Wire, 2008

High Wire

作品「High Wire」拍摄的是英国最早的保障房,曾经欧洲最高的建筑。当年政府为了剔除贫民窟,将人们赶到垂直的保障房中,而现在,这个保障房的计划已经失败破产,房子马上也将被拆除。

Catherine Yass 通过拍摄在保障房楼顶之间走钢丝的人,来反思国家机器决策的过程。走钢丝的人一旦离开出发点,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且只在自己脚下的钢丝。在这个场景中,出发点和目的地已经被对生命的担忧所阻隔,只有脚下的瞬间是真实可信的。这个注意力的集中势必造成短视,而观众也跟着走钢丝的人一起参与到这种短视中。

Lighthouse, 2011

Lighthouse

About five miles off the coast of East Sussex, England, a strange construction rises from the English Channel: the Royal Sovereign lighthouse. A boxy white cabin capped by a helicopter landing platform seems precariously balanced on a single concrete pillar. On a corner of the platform, a cylindrical tower for the light tops out at over 90 feet above sea level. Built in 1971, the lighthouse was fully automated and converted to solar power in 1994, so that today it appears abandoned, as if it were a remnant of a drowned planet.

灯塔作品所拍摄的是 1971 年英国政府建造服役的灯塔。这座灯塔在当时用了很新颖的设计,在大海中耸立的四方形底座和独居一角的灯塔。Catherine Yass 通过镜头的倒置、从海面空中海底多角度拍摄的画面,让本身造型怪异的灯塔在观众的眼里更加混乱不知所措。卫星导航技术投入使用之后,灯塔便退役,而随着它一起退役的仿佛是一个失落的世界。

这个失去了它存在意义/价值的不知为何方物,通过不断的颠倒和旋转,似乎要撕裂观众的时空。在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中,原本为人类指明方向的灯塔似乎成了无限时间长河之中的孤独见证者亦或是某种失去了意义的隐喻。

提问和总结

欣赏了 Catherine Yass 的这些作品之后,觉得她在不断地消解、重构被摄物,若有若无之间似乎在探索某个问题、寻找某个答案。而这个问题本身我觉得是非常抽象很难言说之物,我问 Cathernine Yass 女士是否这么多年来经过这么多的探索已经靠近了问题的答案。

Yass 女士说她并没有找到答案,欧洲的思潮似乎走到了终点,未来非常不清晰。所以她并找到没有答案,并且问我中国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 Yass 女士通过消解影像所构建的问题并不存在终极的答案,最靠近这个答案的问题本身。而问题本身也是不可言说之物,只有通过不断地解构去逼近。正如同 Stefan George 在「The Word」一诗结尾写道:

So I renounced and sadly see: / Where word breaks off no thing may be. 所以我哀伤地学会了绝弃:/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在我看来,Catherine Yass 的作品中充满了诗意。

Catherine Yass

Poster


Comments: